專訪/看哭的人都是有傷痛的人!《美國女孩》導演阮鳳儀:「希望大家可以想起自己忘記的事」 | Vogue Taiwan

2003年,移民美國五年的莉莉(林嘉欣 飾)抱病帶著兩個女兒芳儀(方郁婷 飾)、芳安(林品彤 飾)從洛杉磯回到台灣,與聚少離多的丈夫宗輝(莊凱勛 飾)團聚。芳儀因中文障礙成績落後,被同學戲稱為「美國女孩」。一心渴望返美的芳儀與母親莉莉衝突不斷,導致家庭成員之間關係緊張,並隨著SARS疫情的爆發來到高峰。

【關於電影】

獲得金馬獎7項大獎提名的《美國女孩》,故事基底取材自導演的成長經驗,以母女故事為核心闡述成長中的陣痛。當年害怕失去病中母親,以最惡劣叛逆的方式與母爭執不休。當時她以為只要「拒絕長大」,就能以此「挽留」母親,讓她陪伴久一點。現今回顧,母女安在,然而情仍然糾葛如昔。這個故事是給所有深愛著、卻沒有勇氣溫柔的人。

《美國女孩》以千禧年後第一個全球流行病SARS疫情為背景,設定在2003年初的新店。這一年編導阮鳳儀的母親罹患乳癌自美返台治療。剛升國一的她從美國回到台灣,被送入私立天主教女子中學。故事圍繞著飽受內憂(母親乳癌)、外患(嚴格的私立女校生活) 的青少女成長片段。

《美國女孩》是編導阮鳳儀第二次以自身經歷為靈感創作,在此之前是研究所畢業製作短片《姊姊》,講述編導幼年隨母親以及妹妹移民美國的經驗。《美國女孩》將焦點放在台美兩種文化下成長的「第三文化兒童/青少年」在「被迫返家」的情境下所經歷的「逆向文化衝擊」。這種文化跳躍的經驗在全球化時代不僅越來越普遍,也是讓「家」越來越難定義的關鍵。「家」似乎無處不是,同時也處處都是。跨國流動帶來的自由,附帶的是精神上的流離失所,以及越來越模糊的身份認同。

在故事所經歷的五個月時間跨度中,芳儀家可以說是移民美國的「失敗者」,然而在這種飽受煎熬、因為景氣低迷、文化衝突、疾病而即將分崩離析的家庭,卻因為一場意外的疫情被迫面對心中失去彼此的深層恐懼,在失而復得後獲得重新開始的契機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妖爾特 的頭像
    妖爾特

    妖聞館

    妖爾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